釜山行国语西瓜剧情介绍:
多普勒效应
在沃尔兹森的划时代发现后不久,又有人发现了好几颗绕星的行星体〔主要的发现人是在加州旧金山市州立大学的杰弗里·马西(Geoff Marcy)及保罗·巴特勒(Paul Butler),他们发现的主星都是类似太阳的星体〕。这些行星是通过传统的望远镜寻找我们邻近星球光谱中的微小变化找到的。有时,一颗星球似乎在朝我们而来,过一阵子又离我们而去。这种运动可以引发光波波长的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多普勒效应就像一辆汽车按着喇叭经过时,朝我们而来时喇叭声较高,离我们而去时喇叭声较低。光谱存在这样的变化,就说明有一些行星体在拉扯这颗主星做些小运动。我们再一次通过计算上的预测——从观测到的星球周期性运动推断出一颗行星体的存在——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世界。
以下这几颗星都有行星体环绕:飞马座51号恒星(51 Pegasi)、室女座70号恒星(70 Virginis)、大熊星座47号恒星(北斗星座,47 Ursae Majoris)。1996年,科学家又在以下星球周围发现了行星体:巨蟹星座55号恒星(55 Cancri)、牧夫星座τ(τ Bootis),及仙女星座(Upsilon Andromedae)。大熊星座47号恒星和室女星座70号恒星都可以在春天的夜晚用肉眼看到。按照与地球的距离算来,它们都是地球的邻近星。这些恒星的行星质量,小的还没有木星大,大的是木星的数倍。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行星十分接近其主星。飞马座51号恒星离其行星的距离只有0.05个天文单位;在大熊星座中,恒星与行星的距离只有两个天文单位;当然很可能还有未发现的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可是这些行星的分布情形和太阳系颇为不同。